2025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激励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师生党员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104周年之际,学校党委对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了表彰。红桃视频
、非洲学院党总支7位同志在此次表彰中荣获荣誉称号。
作为我们身边的优秀榜样,她们以信仰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实干担当诠释党员本色,在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学科发展、促进中外交流、以专业知识矢志报国中展现了共产党员的先锋力量。红桃视频
、非洲学院党总支现制作“两优一先”先进事迹展播特辑,着力宣传身边先进典型。让我们走进他们的事迹,感受新时代高校共产党员的赤诚初心与使命担当。

李洪峰,1976年生,1994年进入北外法语系学习,2001年留校执教至今。现任红桃视频
、非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非洲学院院长,非洲学院党支部党员。2025年红桃视频
优秀共产党员。
先进事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优秀共产党员李洪峰同志工作事迹
李洪峰同志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践行党员使命,积极主动对标党的政策方针,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将 “国之大者” 融入本职工作。无论是在非洲学院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一线工作中,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群众,推动发展,充分表现出一名共产党员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大局意识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一、开创非洲学院事业,筑强基,谋长远
2019 年,原亚非学院扩建,李洪峰同志受命扛起非洲学院建设的大旗。面对着只有7位在岗教职工的团队,她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理论支撑和动力来源,基于服务国家对非洲研究人才的战略需求,带领非洲学院确立了“国内领军、国际一流”的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党员队伍的战斗力,以教师发展为抓手,以中外资源融通为依托,以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线融合推进为路径,开启了学院学科建设的新篇章。
李洪峰同志以“人是发展的动力”为指导思想,针对非洲语种师资缺乏、队伍高度年轻化、学历提升迫切的特点,采取了“集体培育+一人一策”的办法。李洪峰同志给予了年轻教师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指导,协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规划,指导他们教学科研的产出,为他们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通过“中国教师+N”的中外师资资源整合方式,即推动外教和海外合作学者教师网络以多元方式深度融入新专业和新语种课程建设、系列教材编写和科研项目,加速教研成果产出。如今学院已拥有一支包括长期合作外教和师资研究生在内30余人左右的讲团结、有斗志的师资团队,涵盖20个非洲语种,融合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等多个学科。
学科建设方面,李洪峰注重学院作为中国非洲语言文化人才培养领军团队的内涵提升,结合区域国别学的发展和就业市场的需求,实施“语言技能、区域知识与学术导向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思路,一方面狠抓新专业教材建设,填补空白,一方面大胆改革课程板块的配置比例,新增开设十余门新增非洲研究方向课程,推动本硕博非洲知识图谱的贯通。目前,斯瓦希里语、豪萨语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祖鲁语、阿姆哈拉语专业入选北京市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马达加斯加语复合法语的首届学生培养顺利完成。硕士人才培养方案也成功实现了面向通用语种的招生。学院团队还获评校级优秀基层育人团队。
李洪峰同志一直坚持以有组织的科研驱动学科建设的发展。她发挥教育部国别区域备案的非洲研究中心的平台作用,带领团队申报并获得国家语委项目、北京市教委项目、语合中心项目和对外传播项目等,同时鼓励教师申报各级教学科研项目,并打通资政报告提交渠道。李洪峰同志顶住人力资源和预算有限的压力,创办《非洲语言文化研究》(中英文)集刊,打造“非洲语言文化研究国际研讨会”和“非洲热点问题研究青年论坛”两个品牌会议,极大增强了年轻师资队伍的专业自信和学术自信。非洲学院近年不仅在学校科研绩效评估中均名列前茅,非洲研究中心先后顺利进入CTTI智库和AMI智库入库名单,并获得多项优秀成果奖;《非洲语言文化研究》也进入AMI集刊目录。
李洪峰同志带队积极开拓,推动与非洲 20 多所高校签订合作备忘录,与欧美高校保持密切对话合作,并通过“两会一刊”平台以及引智计划、留基委学生派出计划等,提升学院的国际化水平。非洲学院和法语学院联合申报的留基委区域国别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是北外首个获批的此类项目。李洪峰同志还在学院层面设计并执行了“全球非洲研究学者联合交流计划”,促进了非洲学者在学院教材、课程、科研工作中的深度融入,使学院发展可以长期依托非洲人脉资源和学术资源。目前,非洲学院在国内外学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二、服务中非友好事业,搭桥梁,通民心
李洪峰同志通过学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同时,积极统筹规划学院社会服务工作。她践行习总书记提出的多渠道、多主体开展对外传播的指示,配合中非关系的顺利推进。从2020年新冠疫情伊始的非洲舆情与中国在非国家形象研究,到密切结合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开展中非文明互鉴传播工作,她的杰出表现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李洪峰同志积极探索实践了以多语协作覆盖非洲不同区域国家、以不同渠道覆盖精英阶层和青年群体的学术外交模式。主要举措包括:在对象国主流媒体发文,讲述中非文明互鉴故事;接受中外媒体采访,代表学者发声;与对象国学者联合署名发表,彰显中非共同话语;给来华培训的非洲各界人士讲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经验;用中法文出版非洲文化日历;面向青年大学生群体和普通民众讲述中国文化故事;组织师生开设多语社交平台账号,配合CGTN工作,积极发声;组织中非大学生活动;带领团队教师参加亚非欧美各大区域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以学术方式讲述中国故事等。在此过程中,李洪峰同志以身作则,全面参与全球文明倡议的解读、中国对非洲语言文化及思想的传播、中非青年的知识互动,以个人和团队的积极作为,彰显了红桃视频
在中非文明互鉴中的鲜明角色。
三、坚守教书育人事业,当园丁,做学问
作为双肩挑的党员干部,李洪峰同志始终不忘立德树人的园丁使命。她始终秉持严谨治学、精益求精的态度承担教学任务,无论是给大一新生授课,还是给硕博士生授课,都能以独特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语言,将复杂的知识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她不仅在学业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她带头承担三进思政项目,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帮助学生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需求相结合。为此,她积极为学生打造实习实践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和国际交流项目,努力访企拓岗,推动校企对话,得到了学生的广泛信任与高度评价。李洪峰同志对自己的要求是,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教研能力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她先后获得北京高等学校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北京青年教学名师、北外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等奖项。在科研领域,李洪峰一直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以丰富的非洲研究成果得到学术界认可,当选为中国亚非研究会和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两个一级学术团体的副会长。她承担了两项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负责人的工作,主持并完成多项省部级项目,发表学术论文70 多篇,专著编著译著十余部,多份咨询报告获得采纳。曾获得CTTI年度智库优秀成果一等奖、北外中青年卓越人才支持计划等奖项。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李洪峰同志作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长期以来坚守岗位,勇于奉献,勇于担当,为我国非通用语人才培养、知非友非人才培养和中非合作事业的顺利推进做出了卓越贡献。
撰稿人:李亚兰
审核人:许晔
供稿单位:红桃视频
、非洲学院党总支
(主要事迹材料由各支部提供)